本帖最后由 zwg2395154144 于 2021-3-19 11:55 编辑
我对“现代精确叫牌法”的一些想法 (此文《桥牌》2013年11期刊登,后笔者作了一些补充) 朱伟国(精自双飞) “现代精确”的概念,是相对于“魏氏精确”,即“传统精确”而言的。但不管是“现代精确”,还是“传统精确”,它们都是“精确”,这一点是一致的。所以,“现代精确”不是对“传统精确”的彻底否定,也不是对“传统精确”的全部包容,而是对“传统精确”的一种“扬弃”:即保留“传统精确”的精华,去其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、明显已经落后的部分,而汲取一些其它的叫牌体系的好的叫品,以弥补“传统精确”之不足,给“精确叫牌法”增添新的活力! 对此,不少国内外的专家和牌手,为完善“精确制”都作了不懈的努力。其中,意大利蓝队的“超级精确”、美国麦克威尔的“RM精确”、“冰岛精确”和挪威格兰阿兰的“海盗精确”最为有名,且都对“现代精确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 但是,“现代精确”到底应是什么样的精确呢? 笔者认为:开叫精确(即按精确制的限制性进行开叫),应叫自然(即按自然制的应叫原则实施应叫),则是“现代精确”的最完美的结局! 凡打精确的牌手都知道:强草花、弱无将和限制性开叫(包括5张高花开叫),是“精确制”的三大基石。它是“精确制”的精华所在,是绝对不可改变的。如果这三点改变了,也就动摇了精确制的根基,其精华也将不复存在,那它就不是“精确制”,而只能是其它什么样的叫牌体系了。因此,要完善“精确制”,只能在其开叫或应叫上下功夫,做文章,这就是“现代精确”应努力的方向。 在我们明确了“现代精确”与“传统精确”的关系之后,再来讨论“传统精确”存在的不足,以及“现代精确”应如何改进的问题就好办多了。 一、改变不利庄位 庄位不利,是“是“传统精确”的最大不足之处。弱牌做庄,强牌暴露于外,遭受首攻打击,这往往是定约失败的重要根源之一。比如,按照“传统精确”的应叫程序,应叫方首先占据了无将或某一花色(特别是高花)的庄位,而最后定约恰恰是3NT或4高花,强牌成为明手,这就使庄家很被动。 根据“强牌做庄,弱牌和持长套方应成明手,敌方持强牌者为首攻方”的“现代庄位叫牌”的理论,“现代精确”要改变这种庄位不利的被动局面,只能求助于自然叫牌体系中已日趋完善的转移叫。可目前有的“现代精确”却只借用了转移叫系统中的一部分,支离破碎,既不全面又不系统,这是美中不足的。 为使强牌方能自由地选择庄位,“现代精确”必须要对某些叫品进行相应的调整。比如,本是无将均型的牌不直接应叫无将,而以花色代之;可不是无将均型的牌,却反而直接应叫无将。像1♣开叫后,直接以1♠代替8-13点的均型牌作无将示强应叫,开叫方再贴邻接力叫1NT约定问高花,就占据了无将的庄位;而持5张以上的♥长套方不直接应叫1♥,却反而应叫均型牌的1NT,如此等等。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常理,然而,从“现代庄位叫牌理论”的角度来看,它却是正确的颠倒。 关于1♣开叫后的示强转移应叫的问题,目前能见到的国内外的“现代精确”的处理方式也大同小异,各具特色,有的复杂,有的简单。有的并让一种花色的应叫具有双重的职能。比如,1♦应叫,既表示0-7点的示弱叫,又表示8点以上的1♥示强转移应叫;1♥应叫,既表示8点以上的♠示强转移叫,又表示11-13点的无将示强应叫。这到底怎样才算好呢,还真不好说。不过,笔者认为有两点应值得考虑:一是有利于再叫;二是便于推广。因此,应以简单好用为宜。 对此,笔者在“全新现代精确叫牌体系”中是这样处理的:应叫方高花示强叫1♥/1NT,分别要求开叫方转移叫1♠/2♥;低花示强则叫1♠(注意:此1♠应叫,具有多重职能:它既表8-13点的均型牌作无将示强应叫,又表8点以上持任意5张以上的低花示强应叫);无将示强则叫1♠/2NT/3♠,分别表示1NT(8-13点均型,或5张以上的♣/♦低花套)/2NT(14-16点均型)/3NT(9点以上,持7张任意坚固花色套的非均型);特殊的花色示强应叫,则采用最简单,且叫牌及其展开叫牌的级别都较低的2♣应叫,以表示除单张大牌外的8点以上,任意花色单缺的4-4-4-1或4-4-5-0型的三色套(但5张套只能是低花,高花套则不行)。到底是哪门花色为单缺的三色套呢?贴邻接力叫2♦,一问叫便知。回荅2♥/2♠/2NT/3♣,即上一级♠/♣/♥/♦为单缺的三色套。 至于1♣开叫后的建设性应叫,不管是高花或低花,全部采用转移叫。2♦/2♥、3♦/3♥、4♦/4♥应叫,为4-7点或5-7点,分别持6张、7张、8张的♥/♠的高花转移性建设应叫;2♠(♣)/3♣(♦)应叫,5-7点,持两顶张大牌领头,无4张高花,其他花色无点,以邀叫3NT的7张♣/♦为转移的低花建设性应叫;3NT(♥)/4♣(♠)应叫,5-7点,持8张♥/♠,套中至少有两顶张大牌,且好于4♦/4♥应叫的类似于纳米亚兹的高花转移性应叫;4♠(♣)/4NT(♦)应叫,5-7点,持8张♣或♦烂套的5阶低花转移性应叫。 其他二阶、三阶、四阶的开叫,为有利于做庄,也尽可能地采取了相类似的转移性开叫。 由于“全新现代精确叫牌体系”采用了完整的转移叫,并调整了相应的叫品,所以,“传统精确”和一般的“现代精确”的不利庄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。 二、充分显示应方牌情 “传统精确”以强牌方为主导叫牌,对应叫方的牌情重视不够是非常明显的。这一点,在1NT开叫后的应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。比如,在无将的应叫上就存在不少的死角。它除了2♣非逼叫斯台曼问叫、2♦逼叫斯台曼问叫、2♥/2♠/3♣/3♦为示弱止叫、3♥/3♠为逼叫外,没有其它更好的叫牌方法和叫牌手段来描述应叫方的牌情,特别是对低花缺乏描述性。因此,常有瞎蒙3NT和丢失低花满贯定约的危险。 对此,笔者认为:在1NT开叫的点力和牌型已基本明确后,如何把应叫方的持牌叫清楚,这才是最为重要的。因此,为把应叫方的持牌叫清楚,“全新现代精确叫牌体系”汲取了许多叫牌体系的精华:广泛使用了“强斯台曼问叫”、“弱斯台曼问叫”、“雅可比高花转移叫(2♦/2♥)”、“斯莫伦高花转移叫”(高花跳短不跳长)、“2♠低花斯台曼问叫”(三种牌型)、“2NT低花转移叫”(三种牌型)、低花“3♣(♦)/3♦(♣)的建设性颠倒应叫”(两顶张大牌领头的低花跳叫)、“3♥应叫”(6-4低花两强套,任意高花单缺)、“3♠应叫”(5-5低花两强套)、“4♦/4♥应叫”(德克萨斯高花转移叫),以及受争叫干扰后的“莱本索尔约定叫”(2NT应叫),等等。这样,应叫方的低花和高花中的各种牌型都得到了充分地显示,有利于庄家选择最佳定约,从而就可避免瞎蒙3NT和丢失低花满贯定约的危险。 除1NT外,在高花开叫后的应叫上,也存在类似的问题。对此,笔者除开叫方使用了“支持性加倍”外,在应叫上还采用了自然制中的“伯根加叫”(比如,应叫3♣表7-9点,4张将牌支持;应叫3♦表10-12点,4张将牌支持),以及“重询斯台曼问叫”和第四花色逼叫,等等。从而,更好地展现了开应双方的牌情,有利于庄家选择最佳的定约。 三、消除20点左右常存在的丢局危险 “传统精确”在1♣开叫,1♦示弱应叫后的开方再叫上,平叫花色为16-21点的不逼叫的自然再叫。因牌力不足22点或9个以上的赢墩,不能作跳叫。但往往持有20点左右的牌力,在简单再叫而不逼叫时,常常存在丢局的危险。这是“传统精确”在叫牌上最使人头痛而难于解决的问题。 对此,麦克威尔首创了“1♥人,在简单再叫而不逼叫时,常常存在丢局的危险。这是“传统精确”在叫牌上最使人头痛而难于解决的问题。 对此,麦克威尔首创了“1♥人为约定再叫”,以图解决此难题。其后,国内外不少“现代精确”均采用了此种叫法。 应该说,开叫方在1♥人为再叫,应叫方作1♠接力后的开方再叫,较好地把20点左右的牌力与16-18点的牌力区分开了。但是,开叫方的持牌情况,却也被严重地歪曲了。 为何这样说呢?从大卫及布兰特的《现代精确叫牌法》和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及河南东辰桥牌俱乐部编著的《桥牌基础知识与现代精确叫牌法》两本书来看,说“1♥再叫”,既可能是自然的♥实套,也可能是人为的虚叫。但从开叫方其后的9个再叫的叫品来看,5张高花是专指♥实套的,除3♠叫品是指5-5双高花外,没有任何的叫品是表示5张♠的。如果开叫方19-21点持5张♠而不是5张♥,又将怎么叫呢?这不是开叫方的持牌被严重地歪曲了吗? 此种问题的出现,在于开叫方再叫时,未能将19-21点的牌力与16-18点的牌力真正区分开所至。 并且,应叫方除0-4点的“个别情况”,即持有5-5双套外,必须“无条件地”作“1♠接力再叫”。这仍然是对应叫方的牌情重视不够,而是以强牌方为主导的叫牌思想的作法。应叫方是被动的,第一轮没有充分展现自己牌情的权利。 上述情况表明,对“1♥再叫”的定义,以及应叫方必须作“1♠接力再叫”的做法,是值得商榷的。 那么,“1♥再叫”应该如何定义呢?笔者认为:它应是19-21点的一种人为约定性的第二次逼叫。既可能是19-21点的5张以上的♥或♠套,也可能是19-21点的均型或半均型,以及5-5 或5-4以上的任意两套牌。至于16-18点的5张以上的♥实套,则交由后面的“1♠人为再叫”来处理。 这样定义和处理,就把16-18点以及22点以上的牌,与其真正区分开了。凡19-21点,不管是均型或非均型牌,均包括在1♥的人为约定再叫之中。但本体系规定:凡16-21点的任意花色单缺的4-4-4-1及4-4-5-0型不在此列,现已归入“多义2♣开叫”后的开方三阶花色再叫之中。 由于1♥再叫是人为约定的第二次逼叫,应方必须再叫。叫1♠非接力叫,只表0-4点的第二次示弱虚叫;而其他叫品为5-7点的正常应叫。开叫方在1♠应叫后的再叫,将展现其持牌的各种情况(详细叫牌请见《全新现代精确叫牌法》一书)。经笔者这样处理,开应双方充分地显示了牌情,一些极配的边沿局牌就会叫到局,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持有19-21点的牌力,因不能跳叫常存在的有可能丢局的难题。 四、摒弃占用大量叫牌空间的跳应叫 “传统精确”在应叫上,常以跳叫新花或跳叫2NT来显示自己为16点以上的强牌。这种跳应叫,其缺陷不言而喻,存在的不足尤为明显:一是它与好牌细叫,弱牌高叫的“现代叫牌”的理念不符;二是跳叫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叫牌空间,不利于开应双方交换信息。 对此,“现代精确”的解决办法是:摒弃了16点以上的强牌以跳叫新花或跳叫2NT的传统的应叫模式,而以全新的“二盖一”的逼叫手段(即若无5张套,4张套也作“二盖一”应叫)和弱牌跳叫新花为建设性应叫以处之。这样,就较好地划分了强牌与弱牌的界限,还与好牌细叫,弱牌高叫的“现代叫牌”的理念相一致。 五、规避叫牌风险以改变叫牌不利局面 “传统精确”规定:仅凭11-15个大点,和持有6张♣,或5张♣ + 4张高花,就可在二阶开叫2♣。此叫品风险极大,很不安全;♦单缺的三色套作2♦开叫,其缺陷是过早地暴露了开叫方的准确牌型,对做庄极为不利;而1♦开叫,一、二家又必须要保证4张♦,往往持有12大点而无4张♦时却不能开叫。这既有背于精确制11-15点的花色开叫原则,也落后于竞技桥牌的发展潮流。 对此,“全新现代精确叫牌体系”是这样处理的:把精确制中全部的二阶开叫,改为目前“现代叫牌法”中最流行的弱双套的阻击性开叫或“多义性开叫”;把原1♦、2♣和♦单缺的2♦开叫的牌合并为1♦开叫。但11点的4-3-3-3型则不能开叫1♦(因牌型不利应减1点,作10点对待);若仅有11点要开叫1♦,除有5张♦套外,应有4-4双高花,或5张♣好套,否则11点均型不应开叫1♦。除此,只要有11点,不管有无4张♦,任何位置均可作1♦开叫。 把原2♣和2♦开叫的牌全部融入1♦开叫,使其成为11-15点,♦不保证张数,无5张高花,为任意牌型(但11点的4-3-3-3型除外)的预备性开叫,类似于自然制的1♣预备性开叫;把全部的二阶开叫改为弱双套的阻击性开叫或“多义性”开叫。这是精确叫牌法自创建以来的最大巨变,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创举。 这样,不仅较好地规避了精确制在叫牌上的极大风险,改变了叫牌不利的被动局面,解决了精确制在叫牌方面的诸多问题,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精确叫牌体系的开叫频率。 六、弥补开叫叫品的不足 双套牌出现的概率虽然不算很高,但双套牌开叫的阻击作用却非常明显。因此,弱双套的二阶阻击性开叫,已成为“现代叫牌法”中的一种潮流和重要的叫牌标志。 精确制作为两大主要叫牌体系之一,不能没有此类叫品。可是,“传统精确”和一般的“现代精确”,恰恰就没有表示双高花、双低花或高低两套牌的开叫叫品。这不能不说是它们在体系上的一个缺陷,即在开叫叫品上的不够全面。 为弥补此中之不足,“全新现代精确叫牌体系”是这样处理的:因现已无均型牌的2NT开叫,原开叫2NT(22-23点)的均型或半均型的牌,改为22-24点已归入“多义2♣开叫”后的开叫方的“再叫2NT”之中;现1♣开叫后开叫方的2NT再叫,也非原19-21点的2NT均型牌,而是表22点以上,有8个赢墩和7个以上控制,允许有5张高花的任意花色单缺的三色套;原11-15点,6张♣或5张♣ + 4张高花的2♣开叫,现改为强弱三套牌的“多义2♣”开叫(其中包括7-10点的6张♥/♠的弱二高花型和允许有5张高花的22-24点的均型牌,以及16-21点,任意花色单缺的强三色套。这样做的目的:一是因2♣开叫的牌现已归入1♦开叫,2♣的叫品已闲置;二是1♣开叫后的再叫任务繁重,为减压分流而考虑的缘故);原11-15点♦单缺的4-4-1-4或4-4-0-5型的 2♦开叫,现改为7-10点,持有5-4以上双高花的阻击性开叫;原弱二高花2♥/2♠开叫的牌,现改为7-10点,持有 5张颠倒开叫高花和任意4张以上低花的高低5-4以上两套牌的“麦德伯格”的阻击性开叫;而空出的2NT叫品,现改为7-10点,持有5-5以上双低花的阻击性开叫。 这样,“全新现代精确叫牌体系”,就弥补了“传统精确”和一般的“现代精确”在开叫的叫品上的不足,从而使精确制更加日臻完善。 总之,“传统精确”存在的不足还有,但主要是以上六点。对上述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,笔者不敢说它是最好的,但可以说:它在实战中是可行的。以上看法是否正确,敬请各位专家和广大桥友指正。
|